落红片片浑如雾

分类:水帘卷珠
2010-07-25 14:42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

落红片片浑如雾,不教更、觅桃源路。香径晚风寒,月在花飞处。

蔷薇影暗空凝伫,任碧飐、轻衫萦住。惊起早栖鸦,飞过秋千去。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纳兰的《海棠春.落红片片浑如雾》

落红片片浑如雾

    《海棠春》,此调始自秦观,因词中有“试问海棠花,昨夜开多少”句,故名,马庄父词名《海棠花》,史达祖词名《海棠春令》。有46字和48字之别,共有三个体式,以秦观的“双调四十八字,前后段各四句,三仄韵”为正体。秦观的《海棠春》全词云——

   流莺窗外啼声巧, 睡未足、把人惊觉。翠被晓寒轻, 宝篆沉烟袅。

    宿酲未解宫娥报,道别院、笙歌宴早。试问海棠花,昨夜开多少?

    初看这词,便让我想起海棠春睡足的典故。据宋代彭乘《墨客挥犀》记载:“上皇登沉香亭诏妃子,妃子时卯醉未醒,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。” 妃子醉颜残妆,鬓乱钗横,不能再拜。明皇笑曰:“岂妃子醉,直海棠睡未足耳!”这便是“海棠春睡”典故的由来。典故流传后,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《海棠》诗:“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,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”

    到了明代,“风流才子”唐伯虎根据典故,画了一幅《海棠美人图》,图上有《题海棠美人》诗:“褪尽东风满面妆,可怜蝶粉与蜂狂,自今意思谁能说,一片春心付海棠。”《红楼梦》中也有关于“海棠春睡”的叙述,如第十七回,写怡红院题匾额,一客云“祟光泛彩”;第十八回,宝玉《怡红快绿》一诗中,有句云“红妆夜未眠”;第六十三回,湘云诗签云“只恐夜深花睡去”,以及第六十二回关于史湘云醉眠芍药荫的整段描写。据说这画,原是挂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厅堂上。

    海棠花花姿潇洒,因此海棠也称作“解语花”,有“花中神仙”、“花贵妃”的别号。张爱玲女士曾经提到了人生的三件憾事:一恨鲥鱼多刺,二恨海棠无香,三恨《红楼梦》未完。

   《红楼梦》未完都知道,先说鲥(shí)鱼。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,中国也有“四大名鱼”,鲥鱼、黄河鲤鱼、太湖银鱼、松江鲈鱼。东汉严子陵以难舍鲥鱼之美,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。鲥鱼为鱼中的贵族,雍容华贵,典雅清高,世人难得一见,以鱼比人,当是有“沉鱼”之称的西施。估计那沉的鱼不是鲥鱼。

    鲥鱼最娇嫩,她最爱她身上的鳞,这不废话,那个女人不爱自己心爱的衣服。据说捕鱼的人一触及她的鳞片,她就不动了。苏轼叫它“惜鳞鱼”,“尚有桃花春气在,此中风味胜鲈鱼。”那滋味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,更让人心弛神往了。但她多刺,让想吃的人一定等得及不可耐吧,这也好比是有哪一个美人不得好好侍候呢。据说是春夏之交时镇江的鲥鱼最为鲜美,是否现在还是,难说。

    张爱玲说“二恨海棠无香”,估计是没见过西府海棠。据明代《群芳谱》记载:海棠有四品,西府海棠、垂丝海棠、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。海棠花开娇艳动人,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,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。其花未开时,似胭脂点点,开后则渐变粉红,有如满天红霞。

    海棠花是温和、美丽、快乐的象征。人生若有缘在轻尘小筑的庭院置几株海棠,恐怕也会学苏子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”再能吃上鲜美的清蒸鲥鱼,应该就是人生无憾吧。有感咏《西府海棠》诗一首:“独步寻香遇美娘,朝吟暮醉兴方狂。风扶柳态腰肢软,烛照花容醉睡妆。怨得佳人碎花打,羡他蝴蝶坐东床。何来新雨催蜂去,也作蜂儿伴海棠。”

    李清照写海棠花的《如梦令》很有名——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有一种痛彻心扉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情。

    纳兰的这首《海棠春》属秦观正体,也有这样的愁绪,它不是写的海棠花,但词里却有蔷薇花。

    “落红片片浑如雾,不教更、觅桃源路。”起始两拍,点明时间是暮春,落红片片在空中飞舞,有一种美丽的忧伤。桃源路的典众所周知,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千古名文《桃花源记》,说是武陵地方的一个渔夫,沿着一条小溪航行,忽然看到山中有一个缺口,就丢下船,从这缺口里走进去,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土地平旷,房屋整齐,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,男女老少熙熙为乐,渔人在这桃花源里住了好几天,想家了,就与他们告别。出了桃花源,以后再去寻找,就找不到了。现在多代指理想之境。

    但也还有另一个意思,就是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。南唐冯延巳的《酒泉子》词有:“陇头云,桃源路,两魂销。”明代陈汝元的《金莲记•湖赏》也有:“挑灯夜半自叹吁,几回梦入桃源路,须再聘沉鱼美姿。”我认为这词的桃源路,更是指陪伴旧时恋人相玩之处,即回廊、采香径处。

    “香径晚风寒,月在花飞处。”果然,这桃源路在香径处。这一拍更具体说是夜晚,还有明亮的月儿,处处花飞,说明还起风了。

    “蔷薇影暗空凝伫,任碧飐、轻衫萦住。”词人却伫立在蔷薇暗影里,一动不动,任风吹起衣衫,在风中乱飘,与那些蔷薇枝叶缠绕在一起了。

    “惊起早栖鸦,飞过秋千去。”这结拍是一幅很好的画面,更可贵的是,一个“早”字,暗示词人在那站了一夜上,我们自然会想,为什么呢?答应是不难猜到,那就是词人相思之深,以致彻夜不眠。

    早栖鸦,多从字面理解为早早栖息的乌鸦,也说得通。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词人写给旧时恋人的红笺。因为在诗词中,唐代卢仝的《示添丁》诗有:“忽来案上翻墨汁,涂抹诗书如老鸦。”宋代陆游的《赤壁词.招韩无咎游金山》词也有:“素壁栖鸦应好在,残梦不堪重续。”后便以“栖鸦”比喻稚嫩拙劣的字,多作谦辞。

    这词的“词眼”就是“空凝伫”,最后的“惊起早栖鸦”,如果理解为惊动了早上还在栖息的乌鸦,暗示词人从晚上“空凝伫”到早上,说思念之深。但前面是说有风的,那这风晚上吹时没惊动栖鸦,到早上时才惊动,有点说不通。另,如果是早上的话,词中多是用“晓”字。因此,我更倾向于将“早栖鸦”理解为词人写的词笺。

    我又来到这回廊香径处,却见片片落花如雨又如雾,在空中漫天飞舞,让我的眼前一片朦胧,更让我看不见你的身影藏在何处。暮春晚凉,我感到一阵寒意,你藏在何处?快出来啊,别一会着凉了。你没有回答,我看不见你,只看见冰冷月儿,照着花谢花飞如雾。

    你依旧藏在蔷薇花的暗影里么?我站在那仔细看,却依然没发现你身处何处。我看见那些蔷薇花丛的叶子在簌簌摇动,是它们勾住了你的单薄的衣衫么?你回答我啊,你为什么不回答?却惊起了我早先为你写的诗笺乱飞,它们都飞到你常玩秋千之处。

    这便是纳兰《海棠春.落红片片浑如雾》所描绘的意境,我们不难推测出这是写给他旧时恋人的,那旧时恋人入宫了。从词里的感情,感觉纳兰的相思,快要忍受不了了。从这个推测,此词应该作于他冒险入宫探望之前,也就是纳兰二十岁时。

    那回廊、香径处有野蔷薇。蔷薇的花语就是代表爱情和对爱的思念。起句的落红便是蔷薇的凋谢,犹如爱情的远去,但心中的爱情不会褪色。

    晓起看蔷薇花正好,作《海棠春》——

    阿娇倚架摇香露,笑声脆、滴湿苍路。夜趁雨匀妆,晓起风惊舞。

    翩翩陌上罗敷出,暂释担、贪看野妩。尚嘱摘花人,可怕河东妒?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1-06-05 09:02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