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![]() 樱桃落尽春归去,蝶翻轻粉双飞。子规啼月小楼西。画帘珠箔,惆怅卷金泥。 别巷寂寥人散后,望残烟草低迷。炉香闲袅凤凰儿。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。 ——李煜《临江仙.樱桃落尽春归去》 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 李煜的这首《临江仙.樱桃落尽春归去》,是“双调五十八字,前后段各五句,三平韵”。异文和说法都很多。 据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说:“宣和间,蔡宝臣致君收南唐后主书数轴来京师,以献蔡绦约之。其一乃王师攻金陵,城垂破时,仓皇中作一疏,祷于释氏,愿兵退之后,许造佛像若干身、菩萨若干身、斋僧若干万员、建殿宇若干所,其数皆甚多。字画潦草,然皆遒劲可爱。盖危窘急迫中所书也。又有《看经发愿文》,自称莲峰居士李煜。又有长短句《临江仙》云:‘樱桃结子春光尽,蝶翻金粉双飞。子规啼月小楼西,玉钩罗幕,惆怅卷金泥。门巷寂寥人去后,望残烟草低迷。’而无尾句。刘延仲补之曰:‘何时重听玉骢嘶,扑帘飞絮,依约梦回时。’”这段话大意是说,蔡绦让蔡宝臣找人收集来的南唐后主的几轴书法真迹,其中有南唐即将破灭时,后主于仓皇中写的祈佛发愿的文章,虽然字画潦草,然而都遒劲可爱。还有《看经发愿文》,其中也有这首《临江仙》,但尾句不全。 从这段话我们知道,这首《临江仙》起句“樱桃落尽春归去”有“樱桃结子春光尽”之异,“轻粉”作“金粉”之异,“画帘珠箔”有“玉钩罗幕”之异,“别巷寂寥人散后”有“门巷寂寥人去后”之异,最后两拍《墨庄漫录》说无尾句。 但陈鹄作《耆旧续闻》卷三却说:“蔡绦作《西清诗话》,载江南李后主《临江仙》云云:‘围城中书,其尾不全。’以予考之,殆不然。予家藏李后主《七佛戒经》,又杂书二本,皆作梵叶。中有《临江仙》,涂注数字,未尝不全。其后则书太白词数章,是平日学书也。本江南中书舍人王克正家物,归陈魏之孙世功君懋,予陈氏婿也。其词云:‘樱桃落尽春归去,蝶翻金粉双飞。子规啼月小楼西。画帘珠箔,惆怅卷金泥。别巷寂寥人散后,望残烟草低迷。炉香闲袅凤凰儿。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。’后有苏子由题云:‘凄凉怨慕,真亡国之音也。’” 这段记载,很明显地,“炉香闲袅凤凰儿,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”比“何时重听玉骢嘶,扑帘飞絮,依约梦回时”的意境要强多了。 又据《西清词话》云:“后主围城中作此词,未就而城破,尝见残稿,点染晦昧,心方危窘,不在书耳。” 如果真有这“残稿”,我认为说“后主围城中作此词,未就而城破”不可信,因为此词明显写的是暮春景色,而南唐破灭时是在那年的十一月。从这词的用语看,还是很华丽,有较多的花间气,与后主作“四十年来家国”之词,风格明显不同。上阕看来,词中的主人公很朦胧,更像是拟女子抒发幽怀,用词多脂粉气。下阕的“望残烟草低迷”,将词中主人公的极度低落的心境,描绘得很深刻。最后两拍“炉香闲袅凤凰儿,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。”是全词最精彩的,画面感极强,真是凄凉哀怨到极至之词。但这词的风格,花间气十足,应该说与后主被围城时的心境不同,虽然表面看后主对即将亡国有恨、有依依的心情,但不会有闲心注意看“炉香闲袅凤凰儿”。 而且“空持罗带”的形像,更像是女子的形象,或者是后主闲极无聊时的形象,不像是即将破国时的心境。还有一种情景,便是后主痛失爱子和大周后,思念他们的形像,在空空的屋子里,倒有可能凝视“炉香闲袅凤凰儿”,而“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”。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有李后主落花诗云:“莺狂应有恨,蝶舞已无多。”未几国亡。 因此,我更认为它是一首怀念爱子和大周后的悼亡之词—— 那些可爱如红红嘴唇的樱桃都摘掉了,春天已走了,我心里的春天也走了。那些什么也不知道的蝴蝶儿,还依旧双双飞舞,翩翩振翅。我把自己关在小楼里,还听见杜鹃鸟那哀凄的声音,“不如归去,不如归去”,直到月亮在夜空中升起。我还不想睡,在重重的珠帘后面,看着那珠帘上的金饰在晃动着,我感到伤感和失意,有一种不知所措的迷失。 自从你们永远离开了住过的屋子,它显得空荡而寂静,一如我此时的心,也是空荡而寂寞。抬眼望处,那烟雾笼罩的草丛一片迷蒙,如我的情绪低回而凄迷。香炉里的香袅出像凤凰儿的烟,我百无聊赖,不知道该做什么好,衣带在手里闲持着,百无聊赖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心里有多少的恨和不舍的依依啊。 这便是后主《临江仙》的意境。起首一拍“樱桃落尽春归去,蝶翻轻粉双飞。”句子中“樱桃”的意像,容易让人联想到可爱、儿童。因为“樱”与“婴”谐音,樱桃又常常指女子小而红润的嘴,唐代李商隐有诗云:“红绽樱桃含白雪,断肠声里唱《阳关》。”而“子规”的子,也让人想到是“儿子”的子,很容易联想到后主失去的爱子,而失去爱子又失去大周后的事情,相距时间是很近的事,因此容易一起想到。“轻粉”,就是指蝴蝶的翅膀。 “子规啼月小楼西。”子规,就是杜鹃鸟的别名,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,常夜鸣,声音凄切,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。唐代杜甫的《子规》诗有:“两边山木合,终日子规啼。”宋代陈亮的《水龙吟》词也有:“正销魂又是,疏烟淡月,子规声断。” “画帘珠箔,惆怅卷金泥。”箔,就是金属薄片;“画帘珠箔”,就是有装饰有画和金饰片的珠帘。“金泥”,也是指装饰在帘子上的金屑。“惆怅卷金泥”,是说主人公无聊地抚弄着珠帘上的金饰片,只是白描动作,但蕴含着深深的言外义。让人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昵?答案就是主人公心里有事。 “别巷寂寥人散后,望残烟草低迷。”“巷”,除了巷子的意思,还指住宅。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在简陋的屋子里,别人不能忍受而忧愁,而颜回也不改变他乐观的心情。此词中的“巷”就是屋子的意思,“别巷”,就是“离开屋子”。这里的“巷”是指后主的爱子和大周后曾经住过的屋子。过片承上,解说为什么主人公会无聊地抚弄着珠帘上的金饰片,是因为“别巷寂寥人散后”,启下继续说,再随眼而望,到处是迷蒙的,好像主人公的心也迷失了一样。 “炉香闲袅凤凰儿。空持罗带,回首恨依依。”结尾两拍很精彩,像一个特写镜头,一个定格的画面,刻划出主人公痴目凝望的形像。“罗带”,就是丝织的带子。“回首”,除了转过头的意思,它也有回想的意思,杜甫的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》诗有:“戎马相逢更何日,春风回首仲宣楼。” 这首词在用词上比较华丽,留有先前花间宴作等词的痕迹,但感情明显深厚得多。而爱子的死和大周后的逝世,对后主的打击很大,他写的《挽辞》之二,可同这词一起看:“艳质同芳树,浮危道略同。正悲春落实,又苦雨伤丛。秾丽今何在?飘零事已空。沉沉无问处,千载谢东风。”意思是艳美的资质与美丽的花树(比喻大周后与爱子),风华正茂却撒手人寰、正在生长的芳树却过早夭折,也许浮生若梦,本就世事无常、人生短促,这样的规律都是差不多吧。我正悲伤着儿子早夭,哪知又遇上妻子逝去,真是风雨无情,老天爷无情。那如花丛繁茂艳丽的妻子现在在哪里呢?现在都如那落花飘零,再不见踪影。我悲痛地寻问,却没有谁能给我答案,也许一切花朵都要凋落,一切花丛都要死亡,千载如此,即使帝王之家,也躲不过此劫。此诗中的“谢”,不是谢谢,而是凋谢的意思。“沉沉”,是心事沉重的意思,唐代王建的《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》诗有:“沉沉百忧中,一日如一生。” 这诗中的“正悲春落实,又苦雨伤丛”与后主这首《临江仙》中的“樱桃落尽春归去”,樱桃也正是艳质与芳树的意像,意境是相同的。 后主悼念大周后和爱子的诗文很多,如《临江仙.秦楼不见吹箫女》、《挽辞二首》、《梅花二首》、《感怀二首》、《书琵琶背》、《九月十日偶书》、《昭惠周后诔》等,都是痛彻感人之作。 也许这首词用了比较华丽的词,冲淡了后主深深的思念之痛,因此很多人认为是代宫女抒幽怀之作,但这首词的感情毕竟深厚多了,更应该是后主的切身之感。后主与大周后可谓郎才女貌,加之大周后“通书史,善歌舞,尤工琵琶”,而后主亦是诗词书画音律,样样精通,二人也可谓是知音。大周后一去,当然有怅然若失之感,也是叹知音难求之意。此词读来“低回留恋,宛转可怜,伤心语,不忍卒读”(《别调集》)。 “鬓从今日添新白,菊是去年依旧黄。”来日凄凄霜更雨,绵绵忧恨无尽长。不禁也为其感伤,那美好的,也许永远只是在梦间。如我等小民无甚追求,唯愿花间梦里醉一场。任逆水寒流,我自花间梦悠—— 江湖落拓谁青眼,合鸣琴剑尘缘。顾惜朝露醉云烟,翻衣酒盏,看炮打灯残。 清弦又捻乌丝卷,绣衫斜散凭阑。倾城一笑亦铿然,漫将愁斩,只愿卧花间。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鸾佩楼词小说:繁花落尽看朝云
下一篇:鸾佩趣联:一心清净悟平生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